天山網訊(通訊員白雲峰 康虎林報道)國家及自治區出台的一系列惠農政策激發了奇台縣農民外出種地熱情。今年該縣有近10澎湖民宿00戶農民外出包地,總面積近10萬畝,外出包地面積接近全縣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
  秋播秋種臨近,8月16日上午,奇台縣西北灣鄉小屯村村microSD民張福根和本村3名村民,駕車拉著被褥、炊具等生活用品,前往塔城地區額敏縣,將投入60萬元承包荒地1300多畝搞冬小麥加壓滴灌高效農業種植項默預計他們外出包地可實現收入120多萬元。
  “國家出台了這麼好的惠農政策,加上農產品市場也不錯,種地效益比前幾年提高不少,所以現在村上有能力的都爭著外出包地掙錢。”記憶體張福根給筆者道出了大家紛紛外出包地的緣由。
  奇台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素有“新疆糧倉”之稱,但工業基礎薄弱,第三產業不發達。該縣針對人多地少、剩餘勞動力多的情況,把勞務輸出納入經濟總體規劃中,積極鼓勵農民外出承包土地,有效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問題。目前,該縣農民外出承包土地的人數已由最初的20戶左右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戶,承包土地的範圍遍及新疆輪台、且末、若羌、塔城、哈密以及甘肅、內蒙古等地,少則承包百畝,多則承包上千畝,以種植棉花、瓜菜和糧食為主。承包土地的農民每年外出五六個月,收入多者掙50多萬元、少者達8萬元左右。據統計,2010年,該縣農民外出包地總面積達15萬畝左右,創收達3000多SO-DIMM萬元。
  奇台縣農業局副局長俞存正說:“這些外出包地的都是村裡的種植隨身碟能手,因為包地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及農業種植科技,還得有一定的資金。”
  老奇台鎮牛王宮村農民劉青山是奇台農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6年,他將自家的20畝托租給本村村民種植,到南疆且末、若羌承包1000多畝耕地種植棉花、伽師瓜,當年的純收入就超過10萬元。5年來,他到外地包地掙來的錢在鎮上第一個蓋起了兩層小洋樓。他對筆者:“我家只有20畝地,一家人都耗在這點地里,既浪費了人力、時間,又掙不上啥錢,今年我在若羌包了1000畝地,早晚兩茬伽師瓜種植收入下來在60萬以上,從承包土地來看,比零散種的要好的多”。
  在劉青山的影響下,從2006年起,老奇台鎮牛王宮村的村民到外地租地的村民越來越多,並逐漸成為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據牛王宮村黨總支書記靳萬新介紹,目前,該村參與出外租地的村民已有100多戶,其中到外地租地超過500畝的就有30多戶。
  靳萬新說:“僅僅依村裡現有的土地,村民增收的空間是有限的,鼓勵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帶著自己的資本外出大面積承包土地,不但給出去的農民提供了更大的增收空間,而且對留下來的農民來說,也增加了人均耕地。同時,出去的農民也給當地帶去了很好的種植經驗,對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是一種促進。此外,這些走南闖北的外出包地農民也為本村農民帶來了外地的新技術、新觀念。”  (原標題:奇台縣1000戶農民帶著資金外出包地增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71tcpn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