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圖為:李克強總理過去近一年已主持召開了30多次常務會議
  從去年3月18日新一屆政府第一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至今,在中南海內國務院第一會議室,李克強總理已主持召開了38次常務會議。國務院是怎樣召開常務會議的呢?國務院工作人員日前接受採訪,對此進行瞭解讀。
  鮮明議事風格 發言不超10分鐘 議題“無縫銜接”
  在許多與會者看來,過去一年來,國務院常務會議有著鮮明的議事風格。在會上,彙報人彙報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0分鐘,至於參與討論的相關部委負責人,李克強則要求他們直接提問題,有意見說意見,客套話免說,附和的可以不說。除去緊湊的發言節奏,議題之間的切換也往往“無縫銜接”。“把討論第一個議題的部長們請出去時,要列席第二個議題討論的部長們就已經進來了。”一位會務組的工作人員說,為了方便離開,他們往往會把只參加一個議題討論的部長安排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而並非完全按照級別、順序排列座次。
  “會風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一位參會者曾經看到,有的事兒剛在會上定下來要做,分管的副總理便馬上起身,叫上幾個相關部委的負責人一起到門口商量。據他回憶,總計召開的3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最多一次討論了7個議題,而會議常常持續到過了午飯飯點兒。
  議題如何確定 定的都是大事 並非“每題必過”
  據一位會務組的工作人員介紹,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的議題,上會前都要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比如“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放寬工商登記條件的方案”,在2013年3月18日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已經被要求納入相關部門的工作時間表,到10月25日相關部委準備成熟後才上會。
  原則上,國務院常務會議每周三上午召開。一旦確定議題上會,往往就意味著要“定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彭真懷說:“對於老百姓來說,從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能看出政府想解決什麼問題。它是中央政府做出表率,引領地方各級政府對人民群眾做出的承諾。所以你看,每次常務會議要解決的議題都是經濟社會生活中最重大、緊迫的問題。”
  一位知情者透露,並非每項上會議題都能討論通過。他說:“總理的執政理念非常清晰,對於決策的品質是有標準的。如果達不到標準,他絕不會遷就。”
  會議桌前的總理 說到官員收人情當場拍桌子
  在一位工作人員印象中,李克強風度儒雅,遇見像袁隆平這樣的老科學家,他會彬彬有禮尊稱“袁先生”。但有時候,他也會“拍桌子”。
  在去年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談到,有一位副部級官員,村幹部為了“討好”他,一直給他父親發放低保。“這用得著嗎?難道一個副部長級幹部沒錢供養自己的老子?說白了這就是送人情嘛,這堅決不行!”說到這裡,李克強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制度嚴格建立起來,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發放要像劃分土地那樣,讓老百姓監督。”
  也是在這次常務會上,李克強還講起,自己有一次去農村調研,遇到一個考上大學卻上不起學的孩子,原因是父親重病,她為給父親治病不得不輟學打工。“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大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李克強說。後來省里給他打報告,說孩子上大學的事情安排好了,但他心裡還是不踏實。“她遇到了我,解決了困難,要是沒遇上呢?對這些特殊情況,不能只用特殊辦法解決,必須要有一個制度。”
  會議室里的熱詞
  38次會上“改革”出現191次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改革”一詞總計出現了191次,在所有有效詞彙的出現頻率中排名第一。這38次常務會議所討論過的100個左右的議題中,涉及“改革”的議題數量同樣排在首位。
  除了高頻率出現的“改革”關鍵詞,回顧一年來的工作,讓幾位年輕的國辦工作人員印象最深刻的,同樣是總理對於承諾的重視。他們記得,李克強多次在常務會議上聽取有關議題落實情況的彙報。而在會下,也有專門的督查室負責彙總落實情況:“常務會議的議題不僅是‘決’,也是越來越多的‘督’和‘查’。”
  一位參加了新一屆國務院所有常務會議的工作人員,總結這38次參會的感受時概括道:“就是要扭住改革不放,讓改革之箭,箭箭中靶。”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原標題:圖文: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71tcpn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